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官网!

安德力:师夷长技难以制夷 自主创新才是王道-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关注协会公众平台
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广东电池》2019年12月

时间:2020-04-13    来源:协会秘书处    作者:文/行行

 
广东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对于动力电池用153型铝塑膜,安德力已提前研发和布局,在2015年已基本完成研发,2018年已经在部分厂家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数据已满足使用要求。安德力希望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并快速成熟起来,扛起铝塑膜国产化的重任。
 


在续航里程要求日益提升的行业背景下,由于三元加软包的电池组合性能符合当下新能源车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市场需求,已有越来越多车企和电池厂商采用软包技术路线,带动着软包电池在新能源车领域得到成熟的应用。而作为软包电池的关键部件,铝塑膜的需求量也随着软包电池市场持续扩大而不断上升。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软包电池的装机量将突破200gwh,铝塑膜的用量将突破8亿平方米,产值超千亿元。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极具吸引力的市场增长空间,不少国内材料企业将目光聚焦于铝塑膜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广东安德力、深圳新纶科技、苏州锂盾、江苏共巨锂电、龙岩高格、江苏华谷新材等。
 
然而据了解,当前铝塑膜国产化率并不乐观,数据显示占比尚不足20%,且主要集中在3c领域。“国外铝塑膜起步较早,在品牌、性能、稳定性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国内铝塑膜性能评价还以国外为标准,导致铝塑膜国产化进度缓慢。”广东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德力”)董事长王丹旭提到。


 
图中为安德力董事长王丹旭


安德力成立于2002年9月,公司定位于专业的环保功能性薄膜企业。重点开发新型高分子功能性薄膜材料的制造与应用,研究高附加值的特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应用技术,2013年安德力开始筹划布局锂电池铝塑膜业务。经过多年耕耘,安德力在3c类锂电池领域的布局已趋于完善,开始将目光投向动力电池市场。
 
近日,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旗下《广东电池》杂志走进安德力,并有幸对话安德力董事长王丹旭,深入了解安德力在铝塑膜领域的布局、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在他看来,铝塑膜市场体量在不断增长,国产化乃是大势所趋。所谓“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进口替代只待爆发的时机。以下则是对话内容。
 
《广东电池》:相比其他类型的动力电池,软包动力电池因其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宠。不仅是3c领域,在动力电池领域也有不错的表现。您如何看待软包电池的优势?未来前景如何?

王丹旭:总的来说,软包电池主要有几大优势:1、安全性能好,不会像钢壳和铝壳电池那样发生爆炸,只会涨鼓;2、同等容量情况下,比钢壳约轻40%,比铝壳轻20%,所以轻量化优势大;3、软包电池内阻小,可达35mω以下,降低了电池自耗电;4、设计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电芯外观尺寸等。
 
软包电池具备的诸多优点,与当前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相符。在与方形与圆柱形电池的激烈竞争之中,软包动力电池正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56.89gwh,其中软包为7.55gwh,占总装机13.27%,同比增长60.73%;而今年首季度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205.3%。接下来几年,将会是软包电池市场的爆发之年。
 
《广东电池》:软包电池规模的不断扩张,对铝塑膜市场需求急剧扩大,安德力在铝塑膜领域的布局也算是抢占了先机。请问安德力目前在铝塑膜领域布局如何?市场化情况怎样?

王丹旭:2013年,在安德力开始筹划布局铝塑膜业务时,日韩铝塑膜企业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铝塑膜仅在3c数码市场有所布局。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终端厂家长期处于被动地位,铝塑膜成本居高不下,常常因为政治及贸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供货紧张或价位上升情况,铝塑膜国产化是大趋势。
 
面对铝塑膜的市场需求急剧扩大,安德力已经提早布局并做好准备。首先在项目立项初期公司就确立了确保安全性及保证精度方面出发,核心装备均为进口的,产能及宽幅也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综合产能可达3000万平米/年。同时预留第二套生产线装机及配套位置。伴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爆发,可直接到位建成万级无尘车间。



 
 
安德力铝塑膜生产车间


安德力目前已经量产的有88型黑膜及113型3c类,去年我们已开发出153型动力类并积极向市场推广。公司目前已开始给动力电池企业送样,开始进行小批量的测试应用。从客户实际反馈来看公司铝塑膜的性能和可靠性,与进口铝塑膜产品间的差距已经不是太大,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规模推广的条件。
 
《广东电池》:有人认为,“国产铝塑膜想要实现进口替代,原创技术是首要因素,而不是仅仅靠技术优化。”对此您是怎么看的?我们在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的效果如何? 

王丹旭:国产铝塑膜对进口的替代,摆脱对进口材料的依赖非常的重要。现在不少国内企业引进日韩的生产线,就开始进行生产,而不在生产工艺及材料端做相应的研究,这样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注定是做不长久的。毕竟核心材料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里,价格上没有相应话语权。“师夷长技以制夷”在铝塑膜行业注定行不通。


 
安德力荣誉墙(部分)


安德力在发展铝塑膜时,就秉承坚持自主研发,走自主核心技术的发展道路。一路走来诸多艰辛,也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不少学费,但好在最终坚持下来,拥有了自主核心技术的热法生产工艺路线。这一工艺路线在于耐高温腐蚀方面有着优越的性能,由于我们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不会太受制于原材料的专供问题。
 
以公司主推的112#铝塑膜产品为例,该产品具有优异的热封和抵抗电解液侵蚀性能,满足市场对锂电池用铝塑膜性能要求。该产品封装范围宽,且与各类极耳适配性强,利于电池的封装加工;经高温电解液浸泡后仍能保持优异的内层/al粘结力和热封性能等。此外我们也积极试用并考虑部分材料采用国产,力求走出真正的铝塑膜国产化之路。
 
《广东电池》: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实现铝塑膜的国产化,但在替代进口方面依然缓慢。国内软包电池企业在批量导入使用依然缺乏信心。在您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丹旭:目前在3c类国产铝塑膜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估计已有40%的市场份额已经应用了国产铝塑膜。但在动力电池领域仍然由外企所主导,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客观地看待国产铝塑膜和进口铝塑膜的差别,国产产品仍然存在细节管控不到位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我们有信心和能力不断进行改进。
 
第二:动力电池厂商虽然积极配合测试国产铝塑膜,测试结果也合格,但仍心存疑虑,不大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仍然在观望。这点可以理解,我们要承认不足,找出差距,努力改善,相信很快能够增强客户的信心并导入国产铝塑膜。铝塑膜国产化得有个过程,我们还需要进行技术升级以及工艺优化。
 
《广东电池》:有电池企业认为,国产铝塑膜在性能上还没有达到日韩企业水平,至少目前还无法满足电池企业8年或50万公里的质保要求。您是如何看待的?如何缩小这些差距?

王丹旭: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认为有一定的片面性。当前国内铝塑膜产家已有不少的产品通过电池企业的测试,目前没有得到大批量的应用,品质不稳定的客观因素是存在的,主要还是心理上的那道坎过不去,担心国产铝塑膜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问题。因此对国内铝塑膜企业来说,需要打消电池企业这种疑虑。
 
安德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主打的热法工艺是以内层pp用加热的物理方式贴合到铝箔上的,这种工艺加热难度大,但对于后期使用安全性能更加有利,我司的153型动力铝塑膜在耐腐蚀测试中数据已经超过部分进口膜。希望通过持续的市场供货,稳定的产品性能,得到电池企业的认可,实现国产化替代。
 
《广东电池》:今年以来,铝塑膜供应链下游客户加大了成本控制,再加上外企进入带来的激烈竞争,铝塑膜销售价格下降,相关企业净利润下滑。对此您怎么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王丹旭: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里,更加能体现出走自主研发的优势。安德力通过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对于各种问题的形成原因均通过验证并有凯发k8旗舰厅的解决方案的,而且原辅料不会受制于专供厂商,我们也竭诚为每一家国内供应商提供测试的绿色通道,以期成熟后能将材料成本组成更合理化,达成降本的目的。



安德力铝塑膜产品


我认为,国内铝塑膜企业为了迅速拓展空间,推出更优惠的商务条件也是市场使然,国产化本来就是要让成本合理化,让利于下游是必须的,但如果目前产品还没有真正成熟就步入恶性竞争只会让风险加剧。据了解,不少厂家的材料还在依赖专供,成品率还很低,如果此时亏本铺市场,对产业的发展相当不利。
 
安德力希望,确保产品品质稳定生产让客户放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铝塑膜的成本更趋合理,通过稳定生产提高成品率是安德力必须坚持并赖于生存之道。毕竟,不是说国产铝塑膜比不上进口,而是信心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国产铝塑膜厂商不能自乱阵脚,牺牲品质打价格战,那国产化只能是空谈。
 
《广东电池》:从目前情况来看,国产铝塑膜主要应用于3c数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客户基本都处于认证测试阶段,批量导入还需较长时间。未来安德力在铝塑膜会做怎样布局?

答:的确如此,目前3c市场对国产铝塑膜已经打开市场,动力市场仍处于观望状态。对于动力电池用153型铝塑膜,安德力提前研发和布局,在2015年已基本完成研发,2018年已经在部分厂家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数据已经满足使用要求。安德力希望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并快速成熟起来,扛起铝塑膜国产化的重任。

为您推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