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协会公众平台
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时间:2025-02-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正式头投运;海博思创储能项目一期奠基;东驰新能源52亿钠电项目签约遂宁;普利特拟7.5亿元海外扩充产能;超能电源5.37亿动力电池项目云南开工;可川科技拟募资5亿元加码锂电材料;弗迪电池7gwh电池项目启动;星源材质拟调转资金加码马来西亚隔膜项目;海博思创与许继电气签署合作意向书;2025年1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5出炉……
2月17日,恭城海博思创储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在广西桂林奠基。
据悉,恭城海博思创储能产业园规划总投资20亿元,本次奠基的一期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年产2gwh储能智能制造工厂,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近10亿元、产生税收1亿元。
2月17日,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政府与江西东驰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遂宁举行。
消息显示,此次东驰新能源签约项目规划占地约500亩、固定资产投资约5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日产钠转干电池1500万支,年产值约100亿元。
2月18日,普利特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
普利特表示,此次海外产能的建设,是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优化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增强品牌影响力,并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与政策环境的变化。通过出海,能更好满足电动工具、智能家电等领域客户对高性能电池需求,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增强公司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意义。
2月18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年产660万千伏安时动力电池项目在云南楚雄市静脉产业园开工。
据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年产660万千伏安时动力电池项目由云南超能电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70亩,计划总投资5.37亿元,拟建设660万千伏安时动力及储能铅蓄电池生产线2条,建设利用回收塑料年产2400万只动力及储能电池外壳生产线1条,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营业收入可达30亿至4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
2月18日,可川科技公告称,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含发行费用),该可转债及未来转换的普通股股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
公告显示,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由可川科技全资子公司可川新材料技术(淮安)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实施地点为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期4年,总投资7.48亿元,达产可实现年产复合铝箔9500万平方米的产能规模。
2月18日,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在广西南宁正式启动建设。
该项目由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投资建设,规划占地380亩,将建设现代化电池生产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重点布局两条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年产能约7gwh,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一步巩固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该项目总投资达140亿元,项目于2023年5月投产,用地面积约2500亩,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60亿元。
2月19日,百思凯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零碳工厂项目签约落户江苏淮安工业园区。
该项目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利用园区独有的“轻工 化工”协同发展的产业配套优势,建设年处理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湿法回收和梯次利用”等生产模块,同时高效利用光伏和储能系统,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园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循环经济竞争力。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40亿元。
2月19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招商局、张槎街道与广东省广新材智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拟打造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膜材料智造基地,将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膜材料及关键装备开发和产业化项目落户禅城。
据介绍,项目一期将在佛山市禅城区建设一条自主设计的bopp超薄复合集流体薄膜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计划投资2.04亿元,研发生产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薄膜产品。
2月20日,星源材质发布公告,决定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一期、二期)项目”尚未使用的20.8亿元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转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及涂覆隔膜马来西亚项目”。
2月16日,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下线仪式圆满举行,标志着亿纬锂能首个海外工厂开始生产运营。
据悉,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2023年8月正式动工,2024年12月设备开始进场,随后仅仅两个月,便完成产线调试并实现首颗电池产品的成功下线。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目前工厂已具备年产6.8亿只圆柱电池的优质产能。
2月17日,海博思创官方微信消息,近日,海博思创与许继电气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锚定储能产业前沿领域,重点围绕储能集装箱、液冷管路、线束等产品,以及直流侧、epc等储能项目开展更广泛的合作,致力于储能技术的革新与深度融合,为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月19日,西门子与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北辰循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青岛市共同建设退役动力电池数智化低碳循环利用体系。双方将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前沿数字化技术,加速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全场景向高效、智能和绿色转型。根据协议,西门子与北辰循环将在低碳循环技术、数字化平台建设、产业链协同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退役动力电池数智化回收体系。
2月20日,诺德股份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孙公司深圳百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创新航签订了《2025年保供框架协议》,基于双方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百嘉达承诺2025年向中创新航供应铜箔产品4.5万吨,实际供货量需以正式销售订单为准。
同时,百嘉达将按承诺的供应量准备好人、机、料等资源,若百嘉达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需优先保障中创新航铜箔产品的供应。
协议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2026年保供框架协议生效为止。
2月20日,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宁德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各自产业发展、产业布局情况和应用优势,就能源结构转型和零碳发展等领域,共同构建零碳生态产业集群高地。
2月21日,国轩高科官方微信消息,2月19日-21日,2025年日本国际二次电池展(battery japan)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国轩高科携全新首发的国轩自研7mwh集装箱储能系统及多款电池产品参展,并与多家国际知名能源企业达成总规模超7gwh的合作。
2月20日,在尊界s800技术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全新的巨鲸电池2.0。
据悉,尊界s800车型搭载了两种版本的巨鲸电池2.0,分别为增程版和纯电版。增程版电池的容量高达65千瓦时,这一数字甚至超越了众多纯电动车型的配置,彰显出华为在电池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它采用了业界首发的6c超压高压技术,使得电池从10%电量充至80%仅需短短10.5分钟,极大提升了充电效率。
纯电版尊界s800同样配备了巨鲸电池2.0,这款电池以5c纯电技术为核心,容量达到了97千瓦时。其快速充电能力同样惊人,从10%至80%的充电时间仅为12分钟。未来还将推出容量高达120度的电池版本,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续航能力的需求。安全性方面,巨鲸电池2.0采用了热电分离架构,并配备了两大面冷却板。这一设计即使在极端情况下电池发生热失控,也能通过引导高温烟气朝下排放,从而有效保障车内乘员的安全。巨鲸电池2.0的发布,不仅标志着华为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
2月21日,宝马集团首次全面发布全新电驱技术,以技术创新引领电动化趋势。同时以宝马大圆柱电池技术和支持超级快充的全新800v高压平台为代表,第六代动力电池已在沈阳生产基地试生产,并开启了本土测试与验证。
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首次创新使用大圆柱电芯,具有46毫米标准直径、95毫米和120毫米两种高度。第六代动力电池将采用全新的800v高压平台,可实现快充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大幅提升客户充电体验。
全新的电芯和全新的设计理念呈现“电池包更薄,充电更快,续航更长”的优势,实现了核心性能的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升30%,甚至在部分车型上表现更优。
2025年2月17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7.8gwh,环比下降13.4%,同比增长63.2%。
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环比下降48.6%,同比增长20.1%。
2025年1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分别是宁德时代(装机量:18.25gwh;市占率:47.08%)、比亚迪(8.88gwh;22.90%)、中创新航(2.42gwh;6.23%)、国轩高科(1.90gwh;4.90%)、蜂巢能源(1.70gwh;4.40%)、亿纬锂能(1. 53gwh;3.95%)、瑞浦兰钧(0.78gwh;2.02%)、欣旺达(0.77gwh;1.99%)、极电新能源(0.58gwh;1.50%)、正力新能(0.41gwh;1.06%)、多氟多(0.31gwh;0.79%)、楚能新能源(0.27gwh;0.69%)、耀宁新能源(0.22gwh;0.56%)、孚能科技(0.19gwh;0.48%)、三一红象(0. 10gwh;0.26%)。
来自南京市创投集团的消息显示,近日,该集团投资企业南京宇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千万元产业融资。
宇天新能源成立于2019年2月,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科学梯次利用技术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池管理系统设备和汽车用传感器研发、销售;电池、充电器、锂电池储能产品、锂电池原材料、元器件研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实现了锂电池从新品到废品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